BACK

2016鳳甲美術館典藏刺繡展 秋季

湘繡為湖南民間刺繡,清末之後,在蘇繡日漸衰落,粵繡保守停滯的狀況下卓然興起,清宣統二年(1910),清政府舉辦南洋勸業會,聚集了全國的優秀產品,湘繡才在展覽會的刺繡類中初露頭角,揭開了湘繡繁榮的序幕。 湘繡當時在國內的第一大主購是清朝皇室貴族及幕僚,其次則是地方富豪。而辛亥革命後,新興的官僚軍閥也為之著迷,例如吳佩孚即是,當其壽宴時,賀禮十之八九均為繡品。在這樣的社會政治條件下,湘繡的生產及業務規模快速發展,刺繡藝師約有一萬五千多人,有了湘繡甲天下的美名。 湘繡生產的出口題材除了獅虎走獸外,大多取自中國神話及傳說,如八仙過海等。然而 1966 年文化大革命開始,這些主題就被加以「封、資、修」的罪名,視為「四舊」遭受批判而停止生產。1969 年時的產值僅為三十五萬人民幣,是 1959 年的百分之三。在這樣的時局下,湖南當地的繡場紛紛改變繡作題材,例如文革時期紅極一時的八大樣板戲《紅燈記》、《沙家濱》、《智取威虎山》、《紅色娘子軍》等劇照題材就被移植到湘繡中,甚至一些標有「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萬歲」的宣傳畫也變成了當時湘繡創作的題材。文革繡品,從工藝上看,可分為機繡和手工繡兩種類型;從内容上看,又分為照片式和圖案式,多為偉人像或者是樣板戲及文革時期之山水攝影等。 文革繡品在 1990 年代左右才重見於世,今日重新檢視這些繡品,著眼點除了在繡品本身的故事及背景外,更可了解湘繡在那個特殊年代的生存狀況,及當時湘繡作品本身的特徵。能被批准進行這些文革繡的師傅,除了肯定其刺繡技術,更被視為崇高的政治榮譽。當年的刺繡藝師們一面唱著「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繪畫繡花」的語錄歌,一面無比虔誠地對待這一類的「繡花」。這一特定時代的時風流俗,也無可避免地為刺繡作品留下獨特的歷史印記。這些作品以其特定政治涵義,享受了不計成本的刺繡工時投入,繡藝之精令人讚嘆。
石油工人鬥風雪
原作:1960年代宣傳畫
年代:1964
此繡作的原作為中國 1960 年代之典型人物畫,畫中主角為當時有「鐵人」之稱的石油工人王進喜。1950 年左右,中國致力發展石油工業,於東北等地積極鑽井、開鑿油田,而王進喜便是中共第一代鑽井工人,以其忠心勤勞的事蹟受毛澤東、周恩來等人肯定,進而成為中共熱衷表彰之工人楷模,不少畫作、影視作品皆以他為主題。在這幅作品裡,王進喜人拉肩扛著器具,以原始方式在黑龍江大慶油田工作,環境雖險惡但其表情仍意氣風發。左邊口袋裝著毛澤東《矛盾錄》和《實踐論》,背景則可見高高樹立的井架。 繡藝上,這幅作品交錯運用平針、摻針和交叉針,將風雪瀰漫的天色表現得淋漓盡致,並使人物完美融合進嚴寒的背景中,環境的空間感、衣服的質感和人物的型態堪稱逼真微妙。
永不休戰
原作:湯小銘油畫
年代:1975
原作為文革油畫,創作於1972年,後在中國美術作品展覽中獲得大獎,曾經風靡一時。畫面中描繪魯迅逝世前抱病執筆,撰寫《答徐懋庸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一文的情景,傳達魯迅絕不妥協、呼籲全體一齊對外作戰的精神。作品以寫實的手法、沉穩的色調,刻畫這位新文化運動旗手那不屈不撓的鬥士形象。 繡作主要以湘繡傳統針法平針、直摻針、斜摻針、齊針繡成,雖是傳統針法卻生動地傳達出原作油畫的厚重和空間感。細入微茫的直摻針,刻劃雙眉略皺的銳利眼神,和瘦骨嶙峋又硬朗勁健的雙手。同樣細入微茫的蒙針,把背景牆上的燈影斑駁,又表現得多麼微妙。這是一張形神兼備的刺繡佳作,顯示了刺繡者和繪畫者高度純熟的繪畫修養和領悟力。
虎頭
雙面繡立體屏風
年代:1993
鬅毛針獅虎代表作,其獨特性同時體現在設計與刺繡兩方面。設計上,作品的藝術魅力在於他首次以人物肖像畫的形式來刻畫一個單純虎頭,從而賦予這種虎頭某種人文內涵。畫面上,透過那炯炯有神的雙目和直豎的耳朵,觀者可隱隱聽聞畫外幽谷深山裡的虎嘯回聲。背景搭配的墨綠竹葉則舒緩了畫面的緊張感,更添自然之美。 繡藝上,平針、摻針、遊針刻畫的虎蛇和牙齒光潔斑斕,以及面部右側雪白繁複而捲曲斑駁的虎鬢虎鬚,讓人驚異刺繡的高度寫真能力和設計匠心。而老虎最傳神的眼睛之處,則採用「旋遊」針法,適當地運用絲線的光澤反射,使虎眼炯炯發光。一隻小小的眼睛採用十多種彩線,變換眾多的色彩搭配該針法入繡,使得觀眾無論站在何處,怒目圓睜的虎眼彷彿隨之跟上,產生獨特的藝術魅力。雙面繡的技法則使得這幅作品更富有裝飾性,高超的技術使布面兩側均繡有逼真而活靈活現的虎頭。
巡邏圖
原作:傳江青攝影
年代:1975
原作為攝影作品,據傳為毛澤東妻子江青所攝。江青熱衷攝影藝術,向中國多位前輩攝影大師學習,並曾以「峻嶺」等化名發表影像作品,甚至一度要舉辦攝影展覽。江青的攝影作品現已少見於世,存留者皆有極高拍賣行情。此作品主題為共產黨軍人駕馬自森林中走出,馬兒體態健美神色溫馴,士兵則服裝整齊配戴兵器,神情自信莊重。 繡作用交叉針和傳統針法平針、摻針結合繡成,前景的雜花野草、背景的樹叢林木均刻劃逼真細膩,蓊鬱的綠意層次豐富。平、摻針刺繡的馬和戰士更是生動傳神。
革命搖籃井岡山
原作:文革攝影圖片
年代:1968
作品畫面為井岡山主峰,井岡山主峰是大陸人民幣圖案之一。井岡山為於湖南、江西邊界,早年毛澤東、朱德等中國共產黨人,率領中國工農紅軍在這裡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而有「革命搖籃」之譽。作品構圖以井岡山平視為主,開門見山地描繪風景之盛大優美,以及山色蔥籠和多樣的樹種。右下方則綴以幾位仰觀井崗山美景的人物,顯示出井岡山令人敬重的地位。 作品以交叉針法(亂針繡)繡成,個別地方間以平繡和摻針。文革期間,刺繡上交叉針大行其道,原因在於交叉針擅長表現油畫和攝影,能傳神地表現其色彩、質感和微妙變化,此幅作品為當年交叉針佳作之一。作品中,主峰的蒼莽蔥籠,盡樹的挺拔搖曳,以及陽光照射下形成的光斑、暗影和逆光,都表現得微妙傳神又渾然一體。
展期:2016. 07.30-2016.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