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鬼魂的迴返-2014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

2014年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鬼魂的迴返」,可視為對過去三屆展覽的延續。透過了「居無定所?」、「食托邦」以及「憂鬱的進步」,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累積了針對現代生存問題以及現代性發展的討論厚度。本屆「鬼魂的迴返」則是嘗試探尋現代性空間之外的敘事可能,並藉此回望由現代性敘述、全球化以及新自由主義所構成的現代世界。面臨全球化的現代史,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吸納了西方科學語言以及理性辯證式的邏輯,將之轉化為形塑世界的工具;在這種知識結構中,諸如泛靈論、超自然經驗、巫覡祭儀以及神鬼之說等思想及實踐,皆會被輕易的斥責為迷信或偽科學而加以排除。鬼魂的徘徊學,即是發展非現代影像敘事的一種努力。 近年來,「泛靈論」在歐美藝壇成為了熱門話題;一方面是為了理解被西方現代社會所長期掩蔽的文化結構、二方面是借之來理解現代消費文化中的拜物教傾向。然而「泛靈論」在台灣或非西方社會中,雖然被學院或知識階級所排除,卻是常民生活中的開放性景觀。也因此,在台灣重談泛靈及神鬼之說,自有其脈絡上的殊異性必須加以梳理;對於台灣創作者而言,鬼神世界並非遮蔽、隱晦的歷史謎團,而是具有普遍身體經驗的生活文化空間。面對這個特殊性,台灣及亞洲的創作者,往往將鬼魂的幽靈式主體,視作處理歷史檔案、以及政治現實的敘事方法。 本屆展覽包括邀請及徵件藝術家在內,共計34位國內外的藝術家(團隊)參與,規模為歷屆之最;除此之外,本次展出意欲架設出時間軸線以及影像機具上的跨度:展出作品從1955年,讓.胡許的民族誌紀錄片《癲狂仙師》、80年代菲律賓導演奇拉.塔西米克創作的實驗電影《土倫巴》、90年代台灣導演黃明川創作的獨立電影《寶島大夢》、一直到當代國際新銳創作者的錄像及多媒體藝術創作。播放動態影像的平台則包括了16mm電影膠捲播映機器、映像管電視、數位投影器、一直到兼具互動功能的「i-pad」。播映空間除了美術館外,亦有在廟埕廣場、樂生、新店接待室、宜蘭等俗民空間與原拍攝場景的流動式投映,暗示了播映技術可能佔有的歷史敘述空間。「鬼魂的迴返」所欲描述的,不僅是對於西方現代性敘事的背離;同時也是迴返到影像美學的層次,透過時間、場所、機具、語言以及議題等召喚術,嘗試邀請觀眾親臨理解影像的魅影性質,體驗降鸞於其中的現代史鬼魂。
展期:2014.11.01-2015.01.25
策展人:龔卓軍、高森信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