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琦的《是日》
文/梁云繻
《是日》是禹琦在西班牙巴塞隆納Hangar.org的駐村創作。以駐村作品來說,她提出了一個乍看頗「I型人」(註) 的作品:錯落的雙頻道螢幕上,分別播映著窗戶的開闔,和專屬於巴塞隆納清晨與傍晚的斜陽。當影像播畢,一盞燈亮起,光線穿透一界彩虹薄片,魔幻結界顯影。
窗景自古以來鏡映著創作者的內心世界。在這經典主題前,禹琦卻有異樣的邏輯操作,她說:「房間是最狂野的地方,收束也發生在這裡,才能走出門。」
問及禹琦的駐村日常,密集的遊歷、交際、藝術踩點,一樣也不少。但她終究
把浸泡在巴塞隆納的體感,全數收斂進房內的一面牆面上,異國的風景瞬間被取消,觀者一時頓失解讀的熟悉路徑。
把浸泡在巴塞隆納的體感,全數收斂進房內的一面牆面上,異國的風景瞬間被取消,觀者一時頓失解讀的熟悉路徑。
北緯41.38度光感
禹琦和巴賽隆納的光,玩起了遊戲,她實驗「只透過一扇窗戶描述一個地方」的可能。秋入冬之際,太陽與巴塞隆納形成的角度,把光拉成幾何形銳角,和我們所熟悉的北緯23度光感,形成直接的體感差異。
影像描繪也對比出了,相對柔和的清晨光影 vs. 銳利的傍晚光影。空氣從濕潤的地中海風情,在同一天裡,被加泰隆尼亞大地抽乾,以爽脆的姿態迎接是日的夜晚。
更確切地說,禹琦僅利用「窗戶篩濾過的光和影子」為畫面元素,以抽象的方式,玩起抽象的材質。又經由重複的開、關的動作,計算每天入晝入夜的時刻變化。《是日》中的窗不只引進光,窗的物質實體也遮蔽了光,在光與影的交界處,造就了北緯41.38度專屬的「光的質地」。
而景框外,日復一日的定點拍攝,是私密的執念,也是徒勞。影像外,時間流動、日子堆疊,影像卻終究只描述當下的身體。
破綻的詩意
這個實驗遊戲,也包含了手動的鑿痕:擺弄了幾下的藍色絲巾,像是對詩意的擾動,也使人不禁懷疑,這一切是否真的就發生在巴塞隆納?
而接在畫面之後亮起的燈光裝置,以彩虹薄片為濾鏡,其現實功能,是貼在浴廁窗上遮羞用的。它勾動的是生活裡的不便與尷尬。霓光漫起一種廉價的普世懷舊風情,在北緯42度跟北緯23度之間,有什麼東西相通竄流。
於是乎,事實與虛構的界線,在禹琦手下彼此揭穿。這個刻意留下的穿幫,說明駐村這件事情在哪裡或許也不太重要,反倒是「創作的本質是?」這老掉牙問題再度浮現。
巴賽隆納魔幻時刻
《是日》的光與影,合力說明了地理刻度和季節的關聯,也透露藝術家所在的某種抽象「座標」。在影像失重的時代裡,回到低技術的影像處理、回到不起眼之處,闢建一個只屬於自己的結界,而這個時空奇異點 也讓觀者被引回自己的私密空間。
關於何為創作,蕾拉˙司利馬尼(Leïla Slimani)在《夜裡的花香》定義:「就是自己讓自己永遠活在邊緣。」而《是日》裡創作者把自己坐落在光/影、在窗外/窗內的邊緣,對著緯41.38度的光影,進行一次次渙散的凝視,又把它取消。
展覽述說了身體泡在此時此刻,感受時節變化的質地,使這一切更加的巴塞隆納,也顯得無關乎此。
巴塞隆納魔幻時刻於是顯影,在這破綻的詩意遊戲中。
※ 註:I代表Introvert,常見於時興的MBTI人格測驗。
—
關於藝術家
蕭禹琦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研究所,目前從事錄像、編織及裝置的創作,曾參與日本第九屆中之条雙年展(2023)、文化部選送巴賽隆納昂格藝術中心駐村(2023)、台南生活美學館藝術轉動社區駐村(2024)。錄像作品多次獲選於法國、保加利亞、澳門等地放映。
蕭禹琦透過創作思考周遭與自身的關係,觀察人類表層生活痕跡,關注於日常生活中的不尋常小事。近年來創作以自己最常待的「房間」作為開端,時常思考自身身體所處在的環境相對應的關係,對於思緒、行為反射等感到興趣,以及如何將內心的行為呈現在作品和日常環境之對應的關係,作品隨著思緒推移前進。
—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邱再興文教基金會 鳳甲美術館
撰文&展覽製作陪伴|梁云繻
文章翻譯|謝雨珊
視覺設計|莊禾
佈展協力|也許有限公司
展期|2024.09.21-11.03
地點|鳳甲美術館
【開幕】
時間|2024年9月28日(六) 15:30
地點|鳳甲美術館
【展覽座談】
時間|2024年10月26日(六) 18:30-20:00
與談人|葉佳蓉(館長/策展人)、梁云繻(策展人)、蕭禹琦(藝術家)
地點|鳳甲美術館